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頓好。
祈壽年無須服藥,但愿身無病,
過去的日子里,或許你曾困頓、委屈、失望,2022年下半年,往事不追,過好當下。
開啟新的生活方式,將身心調試到最佳狀態(tài),迎接未來的驚喜。
前陣子在網上看到有人問:疫情三年,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當失業(yè)成為常態(tài),當生活陷入停擺,我比以往任何時候更深刻體會到錢的重要。”
是啊,誰都未曾想到,三年前突發(fā)的疫情,竟然演化成一種日常。
工廠停工、公司倒閉,不斷曝出的裁員消息,令每個人膽戰(zhàn)心驚。
當我們被命運猝不及防地拉入深淵,飽嘗疾苦,才真正明白什么叫做“錢是一個人的脊梁”。
你要小心翼翼地盤算手上的每一筆開支,不敢辭職、不敢生病,只能行色匆匆繼續(xù)疲于奔命。
富蘭克林曾說:“口袋空空的人腰挺不直,為什么呢,因為會求人。”
那個時候,仿佛生活的風雪繞過了所有人,唯獨潑向了你。
也是那個時候,你才會深刻認識到什么叫“窮在鬧市無人問”,體會到什么叫“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
兜里有錢,你可以不懼意外與無常,在不確定的世界過著相對穩(wěn)定的生活。
一如毛姆在《刀鋒》中所寫:錢能給人帶來世上最寶貴的東西,就是獨立與尊嚴。
給自己存余糧,攢底氣,從容應對生活風浪,坦然穿行于世間風霜。
主持人竇文濤,在某次采訪中,找陳佩斯要了一個簽名。
“在我們那個年代,生活很困難,所以人一輩子最大的心愿,就是無病。”
其實,無論生活在哪個年代,“身體無病”,都是人們最大的盼望。
年輕的時候,我們夜以繼日奔波勞作,用生命去換取物質的富足。
我們總以為,來日方長,等到某天身體罷工,各種病痛襲來,才對“無病一身輕”這句話有更深的體悟。
作家馬伯庸曾說,最近幾年,自己身邊朋友生病的頻率高得驚人。
有人事業(yè)有成,卻因疾病散盡家財;有人時日無多,空留“人生尚未盡興”的遺憾與悵然。
“無論你多么自由,請別忘了,你的頭頂始終有一位老板,這位老板的名字,叫健康。”
人生忙忙碌碌,歲月奔流而過,到最后你會發(fā)現所有功名成就如過眼云煙,財富地位也會轉眼煙消云散。
比金玉滿堂更珍貴的,是心臟有力的跳動;比錦衣玉食更值得慶幸的,是身體的康健。
2022下半年,無論你多忙多累,都要抽出時間去運動。
跑步也好,瑜伽也好,把自己的身心,調整到最佳狀態(tài)。
無病無災,哪怕家徒四壁,也有未來可期;身體無恙,即便跌入谷底,也能等來逆風翻盤。
有句古話說:“積財千萬,無過讀書,家財萬貫,不如書香靜氣。”
讀書,是最低成本的投資,也是磨礪心性,找到自我的最佳方式。
但他并非天性如此,只在每次事不順,路不通時,就一頭扎進書海。
有段時間,他處于迷茫與彷徨之中,因為發(fā)現自己從事多年的影視行業(yè),并非真正心之所向。
既然人生苦短,何必太多執(zhí)念,不如精簡欲望。
后來他離開影視行業(yè),四處旅行,閑時讀書寫作,將自己的余生,活成了自己最想要的樣子。
“歷史上所有的人想變得更好,都得去讀書,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有自己看待生活的方式,而這一定是通過讀書實現的。”
因他們內心有足夠的智慧,能夠撥開俗世迷塵,安然度過生命里的每一個難關。
他們不會被外界風吹草動打亂自己的節(jié)奏,自有內心的一套標準。
過去的你,或許為生活疲于奔命,或許為瑣事而累于心。
2022下半年,找一隅安靜的空間,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
那些字里行間的哲思,會融入你的骨血,在經年累月的沉淀中,成為你登高的基石。
工作時被領導批評了,可能只是很小的一件事,卻成了你心里過不去的坎兒;
同事吃午飯時沒叫你,你會反復思量自己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好;
別人提建議,你認為他是故意針對你,有人不回你消息,你覺得他是討厭你。
有位哲人說:“災難有時不僅來自外界,也來自我們的內心。”
很多時候我們覺得不快樂,是因為心里存放了太多的垃圾。
或許你一直被別人的節(jié)奏裹挾著向前,或許內心盛滿太多焦慮與雜念。
但人心就如房間,裝了太多負面情緒,就沒有多余的空間來安放幸福。
莊子曾說“虛室生白”,拋卻雜念,心靜極才能智慧生。
把自己從繁雜人世中抽離出來,到鄉(xiāng)間去走走,看陽光是如何將綠葉切割成無數份光影,看雨水是怎樣在湖面上蕩開層層漣漪。
不糾結,不憂慮,不執(zhí)迷,心無掛礙,春鳥便是笙歌。
▽
周國平曾在書里寫:
“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和心靈,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頓好,人生即是圓滿。”
2022下半年,請你以最好的姿態(tài)書寫這一年的新篇章。
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才匯云網”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