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我提拔人就看這5點
編者按:從2006 年開始,華為在集體面試當中引入領軍人才的五項素質,從一個人過往的素質行為表現(xiàn),推測他未來能不能干成事、適合干什么事,以此實現(xiàn)人盡其才。
本文摘自華為前全球招聘總負責人冉濤所著的《華為灰度管理法:成就華為的基本法則》,看懂華為保持活力的秘密!
文|本文內容綜合選自《華為灰度管理法:成就華為的基本法則》
從2006 年開始,華為在集體面試當中引入了領軍人才的五項素質,即主動性、概念思維、影響力、成就導向和堅韌性。而這五項素質就是華為人才基因的真正密碼。
01
第一個素質:主動性
主動性是指人在工作當中不惜投入更多的精力,善于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新的機會,提前預測事情發(fā)生的可能性,采取行動,從而提高工作績效,避免問題的發(fā)生或創(chuàng)造新的機遇。
這種主動不只是簡單地積極行動,而是強調要有結果,要有預見性,而且這種預見性要產生好的結果。
主動性可以分成四個等級。
主動性零級的人不會自覺完成工作,需要他人的督促,不能提前計劃和思考問題,直到問題發(fā)生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主動性一級的人能主動行動,自覺投入更多的努力去工作。
這類人不需要別人督促,只要分配的工作在他的工作范圍內,他就會自覺地投入時間去做。很多企業(yè)家羨慕深圳這塊創(chuàng)業(yè)熱土。在深圳南山的科技園里,每天晚上10 點之后還有很多大廈燈火通明,陸陸續(xù)續(xù)有人從大樓里走出來下班回家。其實這種場景的出現(xiàn)是因為企業(yè)選擇了一大批主動性一級以上的人才。如果不想整天催促員工,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選擇主動性高的人。
主動性二級的人能主動思考、快速行動,及時發(fā)現(xiàn)某種機會和問題并快速做出反應。
二級建立在一級的基礎之上,主動性二級的人不光能快速自覺地工作,還會主動思考,預判某一種情況,然后采取相應的行動。如果你手下有這樣總是“蠢蠢欲動”的人,那真是撿到寶貝了。
主動性三級是最高等級。這類人不會等著問題發(fā)生,而是會未雨綢繆,提前行動,規(guī)避問題,甚至創(chuàng)造出機會來。
任總曾在接受外媒采訪的時候說,華為不僅5G 做得好,微波也做得好,這兩個合起來在全世界范圍內華為做得最好。
而華為微波產品的開發(fā)所帶來的成功就是主動性三級人才打造的。
華為微波產品的誕生有這樣一段歷史:
早年任總認為微波沒多大用,提出把微波這條產品線砍掉。
但微波產品線總裁彭智平根據(jù)自己對市場的嗅覺,覺得這是一個好產品,就偷偷在他的人力預算中擠出了幾十號人研發(fā)微波產品。兩年以后,在非洲市場發(fā)現(xiàn)埋光纖不現(xiàn)實,建基站成本太高,而微波是最低成本的通信工具。
正在任總萬分后悔的時候,彭智平說,任總,沒問題,我們的微波產品已經可以交貨了。
這個故事體現(xiàn)的就是主動性三級人才未雨綢繆的能力。
總結一下,從零級的沒有主動性到一級的主動行動,再到二級的主動思考、快速行動,最后到三級的未雨綢繆,每一個提升都是一次飛躍。
華為的用人標準是至少達到主動性二級,也就是說,只有能主動思考、快速行動的人才,公司才會錄用。
02
第二個素質:概念思維
我們常說要找聰明人,那么聰明和不聰明的區(qū)別到底在哪里呢?
其實最主要的就是概念思維,換言之就是思考方式。
概念思維是一種識別表面上沒有明顯聯(lián)系的事情之間內部聯(lián)系本質特征的能力,也就是說在面對不確定現(xiàn)象的時候,能找到里面的要害,高屋建瓴,一語道破。
這是一種大的思考結構,要根據(jù)有限的信息做出全面的判斷。能做這種結構化思考的人就是聰明人。
概念思維也分成四個等級。
概念思維零級的人不能準確而周密地去思考問題,碰到問題想不清楚,弄不明白。
概念思維一級的人可以進行簡單的類比。
所謂簡單類比,就是根據(jù)自己過去的經驗,對某個行為進行類似的復制。比如說我會打籃球,那么在此基礎上,我也能通過簡單類比,很快學會其他相似的球類運動。
概念思維二級的人能觸類旁通。
觸類旁通就是指運用復雜概念的能力,通過掌握事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以點帶面地思考問題。
比如我是廚師,菜炒得很好,同時我也可以做管理,用炒菜的方式來管人。
有一些做營銷的人跨界做人力資源也做得很好,去做財務也能勝任,那是因為每個職位背后的深層規(guī)律是相通的。
更厲害的人甚至可以跨行業(yè),在不同的行業(yè)間游刃有余地切換。
這不是因為他們是天才,而是因為他們掌握了事物發(fā)展的根本規(guī)律,做到了觸類旁通。
概念思維三級的人懂得深入淺出,他們不僅能將復雜事物一眼看破,還能高度總結成簡單易懂的概念,讓別人也能理解。
老子在《道德經》中講過一句話,叫作“治大國如烹小鮮”,意思是治理一個大國這么復雜的事情其實就跟做一鍋菜是一樣的。
03
第三個素質:影響力
影響力就是指施加影響的能力,是試圖去說服、勸服、影響他人,留下印象,讓他人支持自己觀點的能力。
影響力其實是人與人之間的一個場。這個場是一個人魅力所構成的天然資源,是一種人和人相互影響的方式。
影響力的難點在于,主觀上我們想讓別人接受我們的觀點,但是客觀上我們又沒有權力將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別人。
影響力同樣分成四個等級。
零級的人影響不了別人;
一級的人用簡單的道理說服他人;
二級的人能換位思考,情商高;
三級的人有一種智慧,我根本不要你做什么,但是你得聽我的,這就是未來領袖該有的潛質。
04
第四個素質:成就導向
成就導向指的是擁有完成某項任務,或在工作中追求卓越的愿望。也就是說,一個人對自己的定位是小富即安,還是愿意從事具有挑戰(zhàn)性的工作。
成就導向高的人在工作中會強烈地表現(xiàn)自己的能力,并且不斷地為自己樹立標準。這就是我們經常講的自驅力。
成就導向也有四個等級。
成就導向零級的人安于現(xiàn)狀,不追求個人技術或專業(yè)上的進步。
不少管理者經常抱怨,用了好多績效管理的方法,就是沒辦法讓某個員工提高積極性,反而要花很多精力盯著他工作。這樣的人就是成就導向零級的人。
對待安于現(xiàn)狀的人,給他設立更高的目標,承諾給他更高的獎勵,他不會動心,因為他覺得一年賺30 萬元就很好了,不想承擔年薪100 萬元的壓力。
成就導向一級的人追求更好,努力將工作做得更好,或努力要達到某個優(yōu)秀的標準。
導入績效管理已經這么多年了,但是國內各類企業(yè)當中踐行成功的寥寥無幾,根本原因就在于成就導向一級的人很少,具有工匠精神、追求更好的人很少。安于現(xiàn)狀的人太多,績效管理難以發(fā)揮作用。
成就導向一級的人天生就喜歡將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達到上級設定的標準,因此績效管理在這個過程中就能充分發(fā)揮出它的作用來。
成就導向二級的人會自設富有挑戰(zhàn)性的目標。
他們壓根兒不需要上級設定目標,而是會自己給自己設立富有挑戰(zhàn)性的目標,并且為達到目標而努力。
有些偏執(zhí)狂甚至會說,你設定的這個目標不行,我要為自己設計的更好的目標而奮斗。這樣的人是不需要你去驅動的,他會自我驅動,不斷追求前進,能達到這一級的人已經非常稀缺。
成就導向三級是最高級,這類人會在仔細權衡代價和收益之后,冒著經過評估的風險做出某種決策,他們?yōu)楂@得更大的成功敢于冒險,這也是我們經常講的企業(yè)家特質之一。
成就導向三級的人,天生偏好高風險。所以不需要去賭某個人以后是否會成功,而是可以通過觀察他的成就導向是否達到三級,來判斷他有無創(chuàng)業(yè)成功的可能性。
余承東2011年臨危受命,負責華為終端公司的日常管理。
當時的華為終端公司營收不過一兩百億元,而且手機產品都是運營商定制,沒有品牌,質量一般。
面對這種情況,他毅然決定斷臂求生,宣布不再給運營商代工,要做自己的品牌。這是需要冒極大風險的,可以說是置之死地而后生。有這種敢冒風險的精神,才能敢于大刀闊斧地改革,緊緊抓住市場的需求。
所以他不僅在大家都能玩的互聯(lián)網(wǎng)領域玩得轉,在以小米為代表的互聯(lián)網(wǎng)營銷企業(yè)玩不了的黑科技領域,也可以充分發(fā)揮優(yōu)勢。最終在他的領導下,消費者業(yè)務提升到了一個驚人的高度。
他的成就導向達到了三級。
05
第五個素質:堅韌性
堅韌性是指在艱苦或不利的條件下能克服自身困難,努力實現(xiàn)目標;面對他人的敵意,能保持冷靜和穩(wěn)定的狀態(tài),忍受這種壓力。
聰明人往往韌性不夠,韌性夠的人沖勁又往往不足,但最終能成功的人不一定要極為聰明,卻一定要能堅持。
因此,堅韌性是成功的基礎。一個人只有堅持才能成功,沒有經歷過困難,沒有經歷過磨煉,是不可能走向成功的。
堅韌性零級的人經受不了批評、挫折和壓力,稍微遇到點壓力就選擇放棄。
堅韌性零級的人很難做成什么事情。一個人很聰明,成就導向很強,概念思維也很強,但要是受不了一點挫折,那對不起,這個人根本不可能成事。
堅韌性一級的人叫“壓不垮”。這類人在工作中能夠保持良好的體能和穩(wěn)定的情緒,能頂住壓力工作。
堅韌性一級的人能像老黃牛一樣勤勤懇懇地工作,任勞任怨,但是不能對結果負責,也不一定能把事情做好。
堅韌性二級的人叫“干得成”。這類人不僅能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頂住壓力,重要的是一定能把事做成。
華為內部在給新員工培訓的時候,曾講過一個“把信送給加西亞”的故事。
這個故事講的是19 世紀美西戰(zhàn)爭中,美方有一封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書信,急需送到古巴盟軍將領加西亞的手中,可是加西亞當時正在叢林中作戰(zhàn),沒人知道他到底在什么地方。
年輕的中尉羅文挺身而出,接受了這個任務,不提任何條件,不懼任何困難,為達成目標排除萬難。
他在危機四伏的戰(zhàn)場上徒步跑了三個星期,最終成功把信交給了加西亞。
故事中的羅文這種不管多大困難都一定要把任務完成的表現(xiàn),就達到了是堅韌性二級。
堅韌性三級的人能通過建設性的方式消除他人的敵意或保證自己情緒的穩(wěn)定,不受制于壓力,還能把壓力解除。
在銷售管理當中經常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好的客戶資源被一些老員工占有,新人只能分到一些差的客戶資源,或者沒有客戶資源,長此以往整個資源就會板結。
華為的歷史上也遇到過類似的問題。
1996 年,時任華為董事長的孫亞芳曾經負責策劃當年的市場干部大辭職,這在華為的干部歷史上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通過讓所有干部辭職的方式,公司重新挑選人才,旨在打破本位制度,構建“哪里需要人才,人才就往哪里去發(fā)展”的公司文化。
干部依據(jù)公司的發(fā)展而流動,不再板結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從中我們就可以看到策劃這一事件的負責人堅韌性達到了三級,因為她通過建設性的方式解除了銷售干部長期板結、捆綁客戶,而新的人才無法分得好的客戶資源的矛盾。
堅韌性,其實就是人生的厚度。
困難是啥?
在堅韌性三級的人眼中,困難就是人生的日常。
在挑戰(zhàn)困難的過程中,他們感受到的不是痛苦,而是自我超越的喜悅。但是在堅韌性零級的人眼里,困難就是越不過的坎兒。
這就是人與人在堅韌性上的區(qū)別。
用五項素質進行人才評估
我們來分析一下華為識人的五項素質的內在邏輯。
主動性代表著一個人的一種態(tài)度、一種追求。
概念思維是一個人的本體。一個人的本體是良好的、強大的,才可能驅動成功。
影響力是一個人和外部進行能量和信息交互的場,影響力越大,場就越大,對周邊的影響也就越大。
成就導向是一個人的目標追求,目標追求越遠大,動力就越足。
堅韌性是一個人的底,這個底構建了人生的基礎。如果這個底很厚,也就是如果一個人有很強的堅韌性,他就可以在人生的歷程中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
這五項素質反復錘煉,就構成了領軍人才需要具備的素質:積極,聰明,有強大的場能影響他人,有遠大的追求,面對挑戰(zhàn)堅持不懈。
我自2017 年創(chuàng)立戰(zhàn)略與人力資源咨詢公司以來,已經對18 家企業(yè)的近1800 位中高層干部進行了這五項素質的評估。從評估的結果來看,五項素質都能在二級以上的僅有9 人。
值得注意的是,五項素質是用于評估選拔企業(yè)領軍人才的,關注的是一個人在商業(yè)環(huán)境中要達成目標的素質基礎。
這五項素質是一個人相對恒定的特質,因此可以用它來做預測,從他過往的素質行為表現(xiàn),推測他未來能不能干成事、適合干什么事,以此實現(xiàn)人盡其才。
因此,五項素質的評估結果,對應了三類人才分類標準:
開創(chuàng)型人才:主動性、概念思維、影響力、成就導向、堅韌性均達到二級及以上。
守成型人才:主動性、概念思維、影響力、成就導向為一級及以上,堅韌性為二級及以上。
執(zhí)行型人才:主動性、概念思維、影響力、成就導向、堅韌性均達到一級。
對于不同的人才,應該根據(jù)其不同特點,充分發(fā)揮人才的價值,做到人盡其才,這是五項素質應用的最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