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小哥曬工資單月賺2萬:所有高薪背后,都是一個個玩命的
吃多少苦,成多大事
1
不久前,在成都一家知識付費公司工作的學弟找我吐槽。
工作幾年的他,仍拿著五六千的工資,每月都入不敷出。
他訴說行業(yè)不景氣,抱怨領(lǐng)導剝削,嫌棄城市普遍工資低……
見他如此憤憤不平,我好奇之下,便問了幾個問題。
工作忙嗎?
他表示基本都是朝九晚六,偶爾事情多時,得留下來加班。
工作有挑戰(zhàn)性嗎?
他撓著頭說,主要負責跟一些老師對接,流程固定,倒是不用怎么費心思。
細細了解之后才知道,他的滿腹牢騷只針對工資,但打心底滿足于這份愜意的工作。
我無奈地說,你抱怨工資低,可你有沒有想過你又憑什么拿高薪?
正好我剛剛看到一個快遞小哥的故事,就說了給他聽。
2
前兩天90后菜鳥快遞小哥王爽仁曬出他的工資條。
最近兩個月,他的日薪幾乎都過千,月收入超兩萬。
一個普通的快遞小哥,憑什么拿到如此高的收入?
看了他的工作日常你會發(fā)現(xiàn):世上所有的高薪,聞起來都是拼命的味道。
他每天6點強忍睡意爬起來開工。
有的小區(qū)沒有電梯,他只能徒手搬運上百斤的貨物,一趟下來,整個人如同散架了一般。
遇見繁瑣的家裝大件,得自己一個人搗鼓大半天,又累又耗時。
你看,不是快遞行業(yè)好賺錢,而是這位玩命的快遞小哥,咬緊牙關(guān)才賺到了錢。
曾有一個學生問特斯拉的創(chuàng)始人馬斯克,您是怎么獲得今天的成功的?
馬斯克給了他一個簡潔的建議:work super hard(努力工作)。
不管是光鮮亮麗的行業(yè),還是看起來不那么體面的工作,都是兢兢業(yè)業(yè)者吃肉,偷懶?;吆葴?。
作家@一直特立獨行的貓早年間曾雇過一位鐘點工阿姨。
這位阿姨的工作態(tài)度,讓她贊不絕口。
阿姨需要在飲食上兼顧南北口味,不會南方菜的她,努力跟作家的婆婆學,還從不嫌煩:
“我拿了工錢,還跟雇主學到了東西,上哪找這樣的好事。”
原本王阿姨只需要每天做一頓中飯,但她每次都一口氣做六七個菜,為的就是讓作家省了晚飯的事,熱一下就能吃。
為了不打亂家里的布置,她每天清潔之前,用手機拍照,再對著照片還原。
對于各種家用電器,王阿姨也會下功夫去學習怎么使用。
王阿姨每天早上7點到晚上10點都在不同雇主家干活。
從作家家下班,到下一家上班的間隙有半小時。這半小時里,她會用五分鐘騎車去一戶人家,麻利地收拾一下垃圾,然后再用5分鐘去下一個雇主家。
阿姨說:“不管多少錢,我都會努力賺,我就是來賺錢的,大錢小錢,只要自己有力氣,都要賺。”
憑借著這樣的努力,阿姨成了家政市場上最搶手的人才。
吃多少苦,成多大事。
要登峰頂,就不要抱怨坡太陡;要涉大江,就不要畏懼風浪太大。
前兩天我看到有個郁郁不得志的年輕人在網(wǎng)上問:
在上海打拼了4年,依然一無所有。現(xiàn)在應該是去深圳好,還是回老家算了?
所有的回答里,最高贊的一條是:別討論城市,多討論自己。
3
華為公司把員工分成兩類。
一類是勞動者,按照薪酬標準支付報酬,你可以朝九晚五,按時上班,按時下班。
一類是奮斗者,愿意時刻沖鋒在第一線,創(chuàng)造超額價值,可以享受公司股份分紅。
這世上,沒有躺出來的高薪。
命運很公平,一個人想獲得多大的收益,就得在人生天秤的另外一端,放多大的籌碼。
審計師然雪嬋曾談之前所在會計師事務所的直屬領(lǐng)導,鄭總。
當時鄭總手頭上一共6個IPO項目。
從承接項目,到輔導賬務,遞交資料,再到過會反饋,一整套流程下來,非常考驗人的耐力和定力。
她幾乎跟過鄭總所有的項目,只要是在出差赴項目的過程中,他們從未早于晚上10點離開過公司。
即便是回到酒店,大半夜了他依然在回復員工的郵件,梳理項目進度。
那時候他們沒有生活,只有工作。
當別的項目經(jīng)理和組員下了班一起去打球、按摩、做足療的時候,他們組只能坐在辦公室和一堆底稿報告死磕。
后來,6個項目均成功上市。
鄭總一躍成為所里上市項目最多的負責人,直接被提拔為合伙人,還有多家上市公司以數(shù)百萬年薪伸出了橄欖枝。
你吃的每一份苦,流的每一滴汗,都是成長路上的見證。
抽筋扒皮才能脫胎換骨,除此之外沒有捷徑。
《十三邀》里,許知遠曾采訪過羅振宇。
羅振宇每天早上都要在App上定時發(fā)布一條60秒的語音,每年要做一次大型跨年演講。
當被許知遠問道,為什么要這么逼自己、對自己嚴格到近乎變態(tài)時,羅振宇淡淡地說:
“人過了四十,尤其能感覺到時間的緊迫,于是想更加努力,逼出自己的潛力。”
普通人的生活,少有一夜逆襲的神話,多的是苦盡甘來的故事。
當你認準一件事,努力用歲月喂養(yǎng)它,自然會獲得豐厚的饋贈。
本文轉(zhuǎn)自于 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