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穩(wěn)定的打工人,穩(wěn)定地又在工位上“發(fā)瘋”了
??要說當今打工人的精神狀態(tài),那可是相當穩(wěn)定,穩(wěn)定地每個月、甚至每周都能整出新活兒。
這不,打工人辦公桌上的工牌都有種淡淡的瘋感被整上了熱搜。
說起來公司工牌,無非就是貼上一張個人一寸照,外加個部門職位和姓名,但很顯然這樣的工牌在年輕人眼中不太有個性。
就拿我們新媒體同行來說,姓楊的就自詡“楊癲瘋”!
這還不夠,走進一看名字下面一行小字是:自己發(fā)的火、同事添的油、我的精神病一觸即發(fā)。
果然發(fā)起瘋的人是有點不好惹的樣子。
“李來做”同學則更瘋,直接寫上“已殉職,求放過”,看看平時都被折磨成什么樣才能用“殉職”這樣的詞形容自己,完了還牽掛著別人,求放過。
“有點囂張女士”直接說“今天發(fā)什么癲好呢?”哈哈,這已經不是淡淡的瘋感了,而是完全不裝了。正應了網友那句,如果坐牢有平替的話那就是上班。
如果你是公司類似設計崗、文案崗等配合部門,早就已經被“我要五彩斑斕的黑”或者“不太有創(chuàng)意”的需求折磨到麻木時,干脆就立上一個“吳所謂”的工牌,把內心不能言說的擺爛進行到底“改不了,不行你報警吧”
對于那些經常喜歡麻煩別人,“心想事程了沒成”說“不忙,但是也不想幫你忙”。
特別理解他這種心情,因為在職場上你會發(fā)現(xiàn),你越幫別人忙吧,你就越忙。尤其是那種還又不懂得一絲感恩之情的同事,這個時候還需要多加一句“不用客氣,這是你該謝的”。
姓“郭”的叫“郭不背”,姓“曹”的“曹錢看”,姓“蔣”的“蔣道理”明白老板就是道理……
到這年頭,大家上班都上明白了,人生不一定是曠野,但是工牌一定要野!
所以,前有大家在工位上種香蕉,安慰自己“禁止焦慮”。
后有大家研究工位風水布局,一個“左高右低,風生水起”,只為求上班有個好運氣。
更有的已經進化到用警示圍欄圈出自己的“勢力范圍”,老板看了都得繞道而行。
年輕人為什么經常喜歡在工位上整活兒?
最近的工位20分鐘效應道出了真相。
所謂的工位20分鐘效應就是說只要你坐在工位上,盯著屏幕20分鐘,即使什么都不干就能疲憊到不行。
還有人說自己根本不用20分鐘,從坐上辦公椅的那一秒開始神情就萎縮了,這就是所謂的“班味兒”。
所以呢,之前大家不就發(fā)明了公園20分鐘效應嘛,就是說上班累了,去公園里面待20分鐘就能緩解。
但問題是很多人根本就沒時間去公園。
現(xiàn)在呢,年輕人有自己的工位公園,只需要貼上一張“臨時公園入口”就能為自己創(chuàng)造一個精神公園。
雖然沒有花花草草,沒有藍天白云,但公園20分鐘效應本來主打的就是一個精神放松,所以任何能達到目的的方式都可以。
在工位上逛網頁版電子公園20分鐘,偷聽八卦20分鐘,放空20分鐘,找外賣20分鐘……反正這都是公園20分鐘。
面對不得不打的工,不得不相處的同事,不得不面對的PUA老板,打工人可選擇的余地并不多。也只能在屬于自己的唯一小小工位上,釋放下自己壓抑的情緒。
如果實在連這20分鐘都找不出來,年輕人也只有在能改變的范圍內為自己增添一點“班味兒”之外的生活情緒。
所以,無論是各種瘋癲的工位工牌,還是種香蕉,也不過是他們?yōu)樽约赫业降拇瓪饪诹T了。
而除了工位,就只有廁所能夠容納下打工人的情緒了。
所以,最近又誕生了“廁所10分鐘效應”,就是說不管上班有多累,去10分鐘廁所多少有點幫助。
其實,這也不是什么新詞,更不是什么新的效應,大家早就發(fā)現(xiàn)了廁所是打工人的天堂。
只是當它被大家作為一個“效應”提出來的時候,多少帶了些無奈的儀式感,以及背后好像在告訴所有人,去廁所哭、摸魚、休息都不丟人。
打工人不得不從內心感謝廁所,包容了那些年不成熟的沖動,被PUA后的委屈,還有那些內耗到絕望的無奈。
畢竟,除了自己的工位和廁所,還有哪里可以釋放自己的情緒呢?
說實話,每次看到年輕人類似的話題和熱搜,我都還挺感興趣的,因為我知道這是年輕人為數(shù)不多的對生活的熱情了。
前段時間,我看到一個熱搜叫“工作后發(fā)現(xiàn)人生沒有了期待感”。
有人說:
從小學到大學,原以為畢業(yè)后會做著自己想做的工作,開開心心上班,成為一個“大人”。但事實卻是干著最不想做最無聊的工作,人生看不見意義,沒有任何期待感,不知道何去何從。
只有周五和周六會有短暫的快樂,甚至害怕周天,甚至有時候希望喪失爆發(fā),世界末日來臨,就不用重復日復一日的生活了……
讀著這段文字,是不是字里行間都能感受到對工作的厭煩?而最根本的是并不知道做這一切是為了什么。
現(xiàn)在,如果你和年輕人說工作的意義是攢錢買房買車呀,年輕人會說反正現(xiàn)在房子也買不起,要車也沒有用,而說到未來結婚、生孩子,那更是個恐怖故事。既然人生這幾件大事都沒有了期待,那怎么要求年輕人在日復一日無聊的工作上找到那么一絲期待呢?
所以呢,那些還能夠花費時間和精力去創(chuàng)造一個發(fā)癲的、搞笑的工位工牌的人,還是有那么些發(fā)現(xiàn)工作和生活的樂趣的細胞在的。至少說明還沒有被枯燥的工作折磨到麻木,對吧。
我們要感謝這些人在互聯(lián)網上的整活兒,也為我們平凡枯燥的日子帶來了一些茶余飯后的談資。
當然了,既然買房買車、結婚生孩子都無法激發(fā)年輕人的熱情,那么還有什么辦法能夠讓年輕人找到一些動力嗎?
之前我看到有個人這么給自己定義每天工作的意義:
周一上班是給貓貓、狗狗賺取貓糧、狗糧;周二上班是為了節(jié)省點家里的空調費;周三上班是為了多存一天休假旅行的錢;周四上班是為了下班去公司附近的那家餐館;周五上班是為了摸魚把這周的新更的劇追完……
不得不說,具體到某件事情的時候,忽然還是有了一點出門工作的動力。
記得詹青云就曾經說過:當我感受到我真實地影響了某一個具體的人時,我找到了工作的意義。
所以呀,年輕人不必去想那些宏大的人生命題,從生活的具體事情入手去找到生活的意義反而是更簡單的事情。
無論是養(yǎng)一只小貓,還是有個玩游戲、city walk的搭子,亦或者在工位上搞點小花樣,能讓大家對生活、對工作多一點熱情的事情就是我們自己的人生意義,對不對?
今天,我為了久違的藍天白云而上班工作,你呢?
本文轉自于 新浪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