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歲查理·芒格去世:他一生財富,都藏在這5項投資里
想要賺錢,先讓自己值錢。
11月28日,查理·芒格去世,終年99歲。
查理·芒格被譽為投資界的傳奇。
他和巴菲特一起經(jīng)營的伯克希爾·哈撒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四家再保險公司之一。
但早年時,他曾因為給孩子治病,掏空了家庭,身陷窮困潦倒的境地。
從一個身無分文的窮小子如何成長為投資大師?
無數(shù)人都在尋找芒格人生中的財富密碼。
而這,芒格自己早已給出答案:
第一,專注做好當下的事;第二,要投資自己的未來。
芒格一生的財富,都藏在這5項投資里。
01
著名華人投資家李路曾和芒格共進過幾次早餐。
每次約會,芒格都會提前到達,拿出一本書或一份報紙,在座位上安靜地看著。
這是芒格一直以來的習(xí)慣。
無論出差還是聚會,他都隨身攜帶書籍,他認為:“我手里只要有一本書,就不會覺得浪費時間。”
芒格是出了名的愛讀書,孩子們笑他是“長著兩條腿的書”。
他各種類型的書籍都有所涉獵,既有經(jīng)濟學(xué)、投資學(xué),還有心理學(xué)、生物學(xué),不同領(lǐng)域的知識,拓寬了他的認知邊界。
他喜歡看名人傳記,他覺得能和亞當·斯密、本杰明·富蘭克林這些“已逝的偉人”交朋友,讓自己受益匪淺。
這樣廣泛的閱讀面,讓芒格能洞悉人性,也能從更高的站位進行投資。
任何一個行業(yè),最后拼的都是知識。
你在讀書上花多少時間,就會得到多少回報,翻過的每一頁書,都在塑造一個更好的自己。
人生的每一次階層躍升,都是知識帶來的疊加效應(yīng)。
用知識賺錢,是每個普通人都能走通的捷徑。
在《窮查理寶典》這本書里,年輕的創(chuàng)業(yè)者問芒格:我要怎么做,才能像你一樣,活成一個有錢的老頭?
芒格笑笑說:很簡單,每天起床的時候,爭取比昨天的你更聰明一點。
怎么做能比昨天聰明一點呢?
誠然,如果一個人變聰明有“捷徑”,我想那就是閱讀。
02
作家水木然提過一個“財富守恒定律”。
財富是外在表現(xiàn),是“得”;而我們內(nèi)在的品質(zhì),是“德”。
財富的本質(zhì),就是人品的變現(xiàn)。
芒格曾與一位合伙人格倫共同收購一家公司。
當時,有兩位老太太持有該企業(yè)發(fā)行的債券。
原本,他們很容易以遠低于面值的價格收購這些債券。
但是芒格卻堅持按照面值給她們錢。
后來格倫因為要投資另外一個項目,想要退出股份換成現(xiàn)金。
芒格問他想要多少。
格倫想了想,說13萬美元。
芒格說,不對,你算錯了。
格倫一聽,以為芒格嫌自己把價報高了,正惴惴不安時,卻聽芒格說道,你那份值23萬美元。
這是芒格一直秉持的生意原則:走正道,路越走越寬。
一個人想行穩(wěn)致遠,你就得先做人,再做事。
如果你常處心積慮占便宜,客戶不敢對你委以重托,如果你經(jīng)常給同事挖坑,同事不敢跟你合作。
萬丈高樓始于基,以人品為立身之本。
人品差勁的人,即便爬得再高、走得再遠,也終有跌落的一天。
03
有一次,芒格要搭乘飛機,不知什么原因,他在過安檢時,檢測器不斷鳴叫示警。
無奈之下,查理一次又一次地折返接受安檢。
可這樣一耽誤,他便趕不上他的航班了。
可是他既沒有喋喋不休地罵工作人員,也沒有陷在壞情緒中不可自拔,他馬上重新訂了航班,在候機廳心平氣和地等待。
這是芒格一直以來的心態(tài):不要把自己當成受害者。
他多次掉到人生的低谷,曾眼睜睜地看著7歲的兒子因身患白血病咽下最后一口氣;
曾因為手術(shù)失敗失去了左眼;
也曾經(jīng)歷世界石油危機和股災(zāi),讓他管理的投資公司損失過半。
一次次絕境,足以讓一個正常人崩潰。
但是芒格從不自怨自艾,而是倒掉心中的怨氣與苦水,一步步走出困局。
也是因為如此,芒格在人生谷底后,每次都能遇到轉(zhuǎn)機,每次財富都會增長到一個新高度。
不由想到企業(yè)顧問劉潤談到的兩個概念:“脆性”和“彈性”。
花瓶和皮球同時掉到地上誰先碎?
答案顯而易見。
我們有時就像花瓶一樣,經(jīng)不起折騰,受不住意外。
一旦遇到挫折,就在困死胡同里走不出來。
當我們把自己訓(xùn)練成一個皮球時,我們才能不管挨了多少錘,受了多少難,都能觸底反彈。
04
作家彼得·考夫曼是芒格的崇拜者。
他把芒格的數(shù)百篇演講稿匯編成冊,研究芒格一生為何能取得如此成功。
他對比了芒格和普通投資人的區(qū)別。
發(fā)現(xiàn)芒格最大的優(yōu)勢: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程度。
芒格可以對各種投資大師侃侃而談,不僅對他們的操盤理念、技巧如數(shù)家珍,還能指出其優(yōu)缺點。
并且,他沒有落入前人的窠臼中,自己建立了一套“價值判斷”的投資體系。
他自己摸索出一百種思維模型,應(yīng)對工作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
彼得曾問他:為什么要一直學(xué),還學(xué)這么多?
芒格說:未來屬于終身學(xué)習(xí)者。
世界每一秒都在進步,你的停滯不前就是一種退步。
如果你上班就想著渾水摸魚,就會自廢武功,越來越平庸。
若懂得潛心打磨自己的技能,讓自己成為行業(yè)中上游的那一小撮人,你的價值就會水漲船高。
美國計算機專家德雷福斯兄弟倆,曾提出過一個“德雷福斯模型”:
人們對一項專業(yè)技能的熟練程度,可以分為新手、高級新手、勝任者、精通者和專家。
這個社會遵循二八法則。
專家和新手的區(qū)別就是,前者可能跟少數(shù)人共享80%的蛋糕,后者可能要跟多數(shù)人搶那20%的蛋糕。
想要賺錢,先讓自己值錢。
對于有本事的人,他們的能力就是別人搶不走的鐵飯碗。
05
儒家認為人有“五倫”,即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
五種關(guān)系中,就有三種屬于家庭關(guān)系。
在中國人看來,家和萬事興,因此非常重視家庭關(guān)系。
芒格贊同這樣的觀念,他在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大會上說道:
我是孔子思想在美國的踐行者,我們都是很注重家庭的人。
他有一個習(xí)慣:無論多忙,都要抽時間和家人一起圍坐吃晚飯。
在餐桌上,芒格繪聲繪色地講一些故事,分享生活中的各種趣事,增進與家人之間的感情。
他一個人出差時,無論公務(wù),還是私務(wù),都搭乘經(jīng)濟艙。
但與太太南希一起旅行時,他便會搭乘自己的私人飛機,給到無微不至的照顧。
他解釋說:“太太一輩子為我撫育這么多孩子,付出甚多,身體又不好,我一定要照顧好她。”
芒格的呵護,也讓南希深受感動。
她努力給芒格和孩子們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使得芒格可以全身心投入到事業(yè)中去。
人到了一定年紀,會發(fā)現(xiàn)經(jīng)營好家庭,就是在賺錢。
加班時給你留飯,難過時給你安慰,生病時為你忙前忙后。
有這樣穩(wěn)固的大后方,我們才能一心一意地把工作干好、把事業(yè)做大。
哈佛大學(xué)曾進行一項長達78年的實驗,研究:什么樣的人,最可能成為人生贏家?
最后得出:在“親密關(guān)系”得分高的人,平均年薪遠遠高于那些得分低的人。
家庭和,事業(yè)順。
有一個風(fēng)雨與共的伴侶,當是我們一輩子最大的財富。
▽
芒格說過這樣一句話:我的劍傳給能揮舞它的人。
誰都想接過這一把劍。
可哪種人能呢?
我想,那些整天想著一夜暴富的人,終是會跟它失之交臂。
只有那些一生投資自己、深耕自己的人,才能舞動起這把劍。
本文轉(zhuǎn)自于 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