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之神”去世,曾慘到想加入黑社會,創(chuàng)業(yè)時按下血印……
他將年輕時
看似癡人說夢的誓言,
變成了現(xiàn)實。
據多家日媒消息,日本著名實業(yè)家稻盛和夫去世,終年 90 歲。
稻盛和夫被譽為 " 經營之神 ",似乎有點石成金的本事——
他一手創(chuàng)辦了京瓷和 KDDI 兩家世界 500 強公司;在 78 歲的時候,應邀出山挽救破產重建的日本航空,僅用一年時間就使其扭虧為盈,并創(chuàng)下日航歷史上的最高利潤。
商海沉浮數(shù)十年,穩(wěn)定、持續(xù)的成功依靠什么?
稻盛和夫的答案是道德。
" 我的才能或許有限,但我一直追求正確做人的準則。我把這一條當作人生規(guī)范銘記在心,畢生堅守不渝。"
·稻盛和夫將 " 敬天愛人 " 視為座右銘。
按下血印的創(chuàng)業(yè)誓詞
稻盛和夫 1932 年生于日本鹿兒島市,年輕時一點也沒有展現(xiàn)出會成為商業(yè)奇才的跡象。相反,他的希望屢屢落空,干什么都不順利。
他先是在初中升學考試中失敗,接著染上了肺結核,好不容易病愈,又遭遇高考失利——他沒有考上第一志愿,只上了一所地方大學。但他依舊沒放棄學習,保持著優(yōu)異成績,然而恰逢經濟大蕭條,大學畢業(yè)即失業(yè)。
他覺得自己似乎被命運捉弄了,一度想過索性加入黑社會,甚至還真的實地考察過。
在一位大學教授的幫助下,他最終進入京都一家絕緣瓷瓶工廠工作??蛇@家企業(yè)面臨著倒閉的危機,管理層內斗不斷,工資遲發(fā)是常事。朋友調侃稻盛和夫說:" 在那樣的公司,連媳婦都娶不著哦!"
半年后,同期進廠的大學生相繼跳槽,稻盛和夫不得不孤軍奮戰(zhàn),他的人生卻因此迎來了轉機。
當時,他把被褥、鍋、炭爐都搬進了研究室,從早到晚埋頭研究實驗,結果獲得了驕人的實驗成果——在日本,他首次成功合成了鎂橄欖石。
·稻盛和夫(資料圖)。
1959 年,27 歲的稻盛和夫帶領 8 名同事一起辭職,創(chuàng)辦自己的企業(yè),也就是后來名動天下的京瓷。
這些同事都是 20 歲出頭、血氣方剛的年輕人。他們發(fā)誓,就算公司運行不順,大家面臨失業(yè),也要支持稻盛和夫進行技術開發(fā)。稻盛和夫也發(fā)誓,如果真有那一天,他會立刻遞交辭呈。
這些年輕人還一起寫了份誓詞:" 我們團結一致,成就一番利國利民的事業(yè),在此以血印為證。"
稻盛和夫帶頭簽字,割破手指按了血印。
不久,京瓷正式成立。在慶祝會上,稻盛和夫說:" 雖然現(xiàn)在我們只能租倉庫進行創(chuàng)業(yè),但將來我們一定會成為原町第一,成了原町第一,我們就會瞄準西京第一;接下來是京都第一,日本第一;成了日本第一,我們定要做世界第一。"
年輕時看似癡人說夢的誓言,后來卻變成現(xiàn)實。作為世界 500 強企業(yè),京瓷創(chuàng)造了幾十年從未虧損的奇跡。
獨特的 " 阿米巴 " 模式
1964 年,京瓷的員工規(guī)模擴大到了 150 人。盡管公司運行良好,但稻盛和夫心中逐漸有了一絲擔憂。
" 京瓷是依靠著滿腔熱情迅速成長起來的,但是會不會很快失去開拓者的熱忱,淪為一家毫無斗志的公司呢?"
如何在壯大企業(yè)的同時避免大企業(yè)病,這是稻盛和夫必須解決的問題。
稻盛和夫舉過一個例子,10 — 20 人組成的大家庭,往往會產生強大的一體感。比如負責營銷的人飛奔回來說:" 接到了訂單!" 這種喜悅的情緒會傳染給每個人。深夜加班,有人買了烏冬面,一句 " 吃面嘍!" 整個工廠會沸騰起來。如果帶著家人般的情懷來經營公司,員工會變得很幸福。
由此,稻盛和夫思考出了一種管理模式:" 只要回到創(chuàng)業(yè)之初的狀態(tài)就行了,讓大家再次成為經營者。"
他將整個公司按照工序、產品類別分成若干個小組,下放權力,讓它們像小公司一樣經營,并采取獨立核算的方式來管理。這些小集團會隨著環(huán)境變化而自我更新。
稻盛和夫將這種組織稱為 " 阿米巴 "(一種單細胞生物)。員工要明確自己所屬 " 阿米巴 " 的目標,并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各盡其職。
·稻盛和夫(資料圖)。
當然,這種管理模式并非沒有弊端,由于實行徹底的獨立核算管理,各 " 阿米巴 " 會拼命提高自身收益,難免滋生自私自利的現(xiàn)象。因此,稻盛和夫在公司倡導 " 利他主義 ",員工獲得突出業(yè)績也不提供獎金,只會得到名譽和榮耀。
這種管理模式似乎過于理想主義,但稻盛和夫用現(xiàn)實證明了它的實用性。如今的京瓷僅日本國內的員工就超過 1.3 萬名," 阿米巴 " 的數(shù)目也超過 3000 個。
在實踐 " 阿米巴 " 模式的同時,為了使員工同心協(xié)力,稻盛和夫經常舉辦聯(lián)誼會,和員工一起推杯換盞,常常喝到天亮。
無論在公司總部還是工廠,稻盛和夫還特意保留了一個專門用來開聯(lián)誼會的房間。在聯(lián)誼會上,大家暢談自己工作中的煩惱、崗位上的困難,稻盛和夫認為這是加強 " 阿米巴 " 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為了善待員工,稻盛和夫還做了不少努力。由于日本地價昂貴,他專門買了一塊地用作員工墓地,所有員工去世后都可以免費葬在這里。
1973 年,受石油危機影響,京瓷訂單減少到原來的 1/10,但稻盛和夫堅持不裁員。他說:" 如果用員工時就把他們找來,當他們沒有利用價值時就將其趕到街上,這是我們該做的事嗎?"
度過危機后,稻盛和夫給員工加了薪。不久,京瓷公司成為日本股價最高的企業(yè)。稻盛和夫說:" 我想這是我們與員工齊心協(xié)力、共同克服蕭條的結果。"
78 歲又出山力挽狂瀾
上世紀 80 年代,日本政府決定實行通信自由化,允許新企業(yè)加入通信領域。然而日本企業(yè)都無法輕易進入市場,因為要與壟斷通信事業(yè)的巨頭 NTT 一決勝負,風險太大。
" 既然如此,就讓我來試試吧!"
盡管通信是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京瓷新通信與 NTT 競爭可謂螞蟻與巨象之戰(zhàn),但稻盛和夫站了出來。
他認為,一味袖手旁觀,競爭無法展開,國民降低費用的要求就無從實現(xiàn)。這種情況下,明知自己是堂 · 吉訶德,他也決定試試身手。
加入戰(zhàn)局前,每晚臨睡時,哪怕是喝了酒,稻盛和夫都要自問自答:
" 你參與通信事業(yè),真的是為了國民利益嗎?沒有夾雜為公司、為個人的私心嗎?你的動機真的純粹嗎?沒有一絲雜念嗎?"
在反復確認自己 " 動機至善、私心了無 " 后,他開始著手設立 DDI 公司,也就是后來的 KDDI。
·稻盛和夫(資料圖)。
1984 年 6 月,DDI 還有其他兩家公司加入了通信競爭。輿論認為,三家企業(yè)中 DDI 的條件最差,因為他們缺乏通信事業(yè)的經驗和技術,銷售代理店的網絡建設也得從零開始。
然而,DDI 很快脫穎而出。
究其原因,稻盛和夫認為是他的企業(yè)一直貫徹 " 為國民盡力、毫無私心 " 的信念。
他經常激勵員工說:" 為了國民,我們一定要把長途話費降下去 "" 人生只有一次,我們一定要把它變得更有意義 ",正是這種單純的志向和目標激勵了員工,也感染了代理商和客戶。
在 DDI 創(chuàng)建不久,員工就獲得了按面額認購股權的機會。稻盛和夫希望股票上市后的資本收益可以回報員工的努力,但他自己一股也沒有。因為他認為,哪怕持有一股,都無法證明自己毫無私心。
類似力挽狂瀾的故事,在稻盛和夫 78 歲時又上演一回。
2010 年,日本航空公司陷入困境,申請破產。這一消息轟動了全世界,因為日本航空公司不僅是日本最大的航空公司,也是世界第三大航空公司。
日本政府不愿意看到日本航空公司就此破產,決定請一位優(yōu)秀的企業(yè)家來拯救這家公司。時任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想到了稻盛和夫。
此時的稻盛和夫早已退居二線,在京都的寺院里靜修。接到邀請后,他立即重歸經營一線。
·稻盛和夫(資料圖)。
在稻盛和夫的領導下,日本航空公司實施了一系列的 " 重建計劃 ",第二年就扭虧為盈。2012 年 9 月,日本航空公司在破產兩年零七個月之后,宣布重新上市。
日本航空公司為什么能獲得新生?答案還是 " 毫無私心 "。
稻盛和夫沒有領取日本航空公司的一分錢工資,這種奉獻精神鼓舞了員工士氣。高超的經營手腕和私心了無的人格魅力,共同造就了這場鳳凰涅槃的傳奇。
如今,書寫了這么多傳奇故事的稻盛和夫,告別了這個世界 ……
本文轉自于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