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上唯一穩(wěn)妥的冒險,是主動走入窄門。
決定人這一生命運的,究竟是什么?
余華在他的長篇小說《兄弟》中,用一個看似荒謬的故事,探討了這個極其嚴肅的命題。
兩個重組家庭的兄弟,同樣出身底層,同樣沒有親長庇護,兩人相依為命了整個少年時代,卻在成年后分道揚鑣,活出了截然不同的結(jié)局。
一個總想尋求安穩(wěn),卻處處碰壁,直到親手把自己送上絕路。
一個從小“胡作非為”,卻越折騰越有成就,不但成了小鎮(zhèn)首富,還名揚全國,收獲無數(shù)傾慕者。
這不是一個令人賞心悅目的故事,而是一則關(guān)于人性的寓言——
兩人之間的命運落差,從他們的一次次選擇中,就可見端倪。
1
沒有掙不脫的出身,只有看不遠的選擇
雖然出生在同一個小鎮(zhèn),但八歲以前的宋鋼和李光頭素不相識。
一個是雖然貧窮,卻有父母疼愛的活潑小孩。
一個卻是未出生便喪父。而且父親的死因,還極其不光彩,直到死后多年還被萬人唾罵。
然而緣分就是那么奇妙。
宋鋼八歲那年,生母病逝,父親宋凡平再婚,娶的正是李光頭的母親李蘭。
兩個沒有血緣關(guān)系的小孩子,就這樣成為了牽絆一生的兄弟。
可惜沒過多久,一場悲劇而降。
宋凡平被人打死,這個溫暖的重組家庭一瞬間失去了支柱。
李蘭無力同時照顧兩個兒子,只能把宋鋼交給鄉(xiāng)下的爺爺,自己帶著李光頭在城里勉強度日。
兄弟倆從此分居兩地,直到李蘭病逝,爺爺老死,已經(jīng)長大成年的宋鋼和李光頭才再次重聚。
此時,他們的感情依舊深厚,可彼此的脾性和人生選擇,已經(jīng)完全不同。
宋鋼繼承了父親踏實求穩(wěn)的一面,他按部就班地接受了國家分配的工作,順水推舟地娶了心儀自己的女孩。
人到中年,被迫下崗,他就去碼頭上扛大包;身體壞了干不了重活,他就放下面子改行賣花。
他的大半輩子,都在苦苦謀生,循規(guī)蹈矩。
可終其一生,都沒能掙脫自己的階層。
而與宋鋼不同,李光頭從頭到尾就沒走過安生路。
讓他進福利廠混日子,他卻頂?shù)魪S長自己拉業(yè)務。
福利廠扭虧為盈受上級表彰,他卻自顧自辭職去南方闖蕩。
當在南方賠了個精光后,他灰溜溜跑回來,不得不靠撿破爛為生。
可他又把垃圾場做成了產(chǎn)業(yè),連縣政府都不得不與其談判。
一番折騰下來,李光頭竟然從窮小子,成了知名富翁,走到了宋鋼這一生無法企及的高度。
這看似偶然,又何嘗不是人生的必然。
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掙不脫的出身,只有看不遠的選擇。
選擇了眼前的茍且,便只能在有限的空間里苦苦掙扎。
選擇去遠方風雨兼程,才有了未來的無限可能。
人活一生,出身只是起點,選擇和隨之做出的努力,才決定了命運的真正走向。
2
寬門大多通往險路,窄門其實能抵坦途
在小鎮(zhèn)人看來,宋鋼這輩子,幾乎就是忠厚的代名詞。
少年時候,只為了繼母李蘭的那句“李光頭是你弟弟,你要好好照顧他”,他無怨無悔地照顧了這個沒有血緣關(guān)系的弟弟許多年。
長大以后,他兢兢業(yè)業(yè)工作,實心實意對待身邊的人。
幾乎沒有人能想到,這樣的宋鋼,會在生命的最后幾年,走上邪路,四處招搖撞騙。
看似匪夷所思,卻早就有跡可循。
從年輕時候起,宋鋼就是一個不敢堅持做自己的人。
他喜歡鎮(zhèn)上最美麗的少女林紅,也知道對方喜歡自己。
可因為弟弟李光頭正在瘋狂追求林紅,宋鋼就處處退讓、處處逃避。
忍到極處的時候,他甚至想用自殺做解脫,幸好李光頭及時趕到,才避免了悲劇。
看到哥哥如此頹唐,李光頭又是心痛又是憤怒,他開口責備宋鋼:
“哪怕是宰了與自己搶女人的兄弟,也好過為女人自殺。”
這不過是句氣話。
宋鋼卻自我欺騙認為,李光頭既然這么說了,就一定認為女人比兄弟重要。
那自己亦不必糾結(jié)。
于是,他理直氣壯地與林紅相愛。
當他與林紅結(jié)婚后,熬不過心中的愧疚,于是便選擇了疏遠兄弟。
這一疏遠,就是許多年。即使他以后連續(xù)遭遇了下崗、重病,連生計都成了問題,也始終不肯向李光頭求助。
在他走投無路的時候,宋鋼遇上騙子周游,被后者雇傭發(fā)廣告。
宋鋼不是不知道,周游賣的豐胸產(chǎn)品是個騙局。
可是他實在想不到其他途徑賺錢,索性任周游操控,以男子之身做了隆胸手術(shù),用來“更直觀地展示產(chǎn)品效果”。
為此,宋鋼受盡了世人的嘲笑,身體也越發(fā)破敗。
但最大的悲哀,還是他愕然發(fā)現(xiàn),他為了賺錢保障妻子的余生,犧牲了一切,可妻子卻早就在金錢的引誘下背叛自己,投入了弟弟李光頭的懷抱。
辛苦多年,全成了笑話,萬般絕望的宋鋼,最終選擇了臥軌自殺。
他的悲劇,固然有命運的不公,卻更多是因為自己的選擇。
總想做省心的事情,總想過舒服的日子。
卻不知道省卻一時的力氣,未來可能因此產(chǎn)生無窮無盡的后悔。
貪走眼前的捷徑,日后也許有千百倍的苦難等在前方。
《圣經(jīng)》中說:
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
這世上,所有好走的路都是下坡路。
偶爾貪圖輕松,走進寬門,可走著走著,你就會發(fā)現(xiàn)前方道路越來越窄,遲早會落到無路可走的下場。
3
走艱難但正確的路
如果說宋鋼人生起點的硬傷只是出身貧寒,那么弟弟李光頭的人生起點,則是一把差到家的爛牌。
父親在李光頭未出生前就慘死,死因還極其不名譽。
是因為偷窺女廁被發(fā)現(xiàn),受驚后墜入糞坑被淹死的。
母親無法忍受小鎮(zhèn)居民的鄙夷和嘲諷,每天都過著自閉的日子,對兒子十分疏忽。
直到七歲那年,他隨母親嫁入宋家,李光頭才在慈愛的繼父身上,第一次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然而沒過多久,意外陡然降臨,繼父被迫害致死,母親自顧不暇。
失去了約束的李光頭日日在街上游蕩,行事一天比一天肆意妄為,甚至像生父那般偷窺女廁。
這一舉動,直接氣死了母親李蘭。
李光頭的名聲,也跌入了谷底。
然而所有人都沒有想到,李光頭不但沒有被打擊到一蹶不振,反而從中發(fā)現(xiàn)了商機。
他察覺到有些猥瑣的人,表面上正氣凜然譴責自己,背地里卻來打探偷窺的細節(jié)。
常常三餐不繼的李光頭索性瞎編故事,換來一碗碗熱騰騰的陽春面,把自己養(yǎng)得紅光滿面。
雖行事不算光彩,可被生活重重錘在泥潭里的他,能有口飯吃,不去傷天害理,已是不易。
未來的許多年里,李光頭一次又一次上演這種絕地求生的奇跡。
明明是沒有單位肯錄取他,只能被塞到福利廠里,和瞎聾啞瘸的殘疾人為伍。
他也會主動出擊,四處兜攬業(yè)務,把瀕臨倒閉的福利廠做得紅紅火火,最后還成為了國家干部。
明明是貿(mào)然辭職下海,不但自己賠得海干河凈,還欠下了合伙人的大筆債務,后來只得靠撿垃圾為生。
可李光頭并不覺得羞愧,反而把垃圾回收做成了產(chǎn)業(yè)。
從開始只有一個棚子一個人的小打小鬧,到坐擁三座垃圾大山數(shù)十名員工,再到與政府合作,形成了覆蓋全國的產(chǎn)業(yè)鏈。
他就這樣一步步成為全國首富,最終在世俗意義上,站到了宋鋼無法企及的高度。
稻盛和夫說,你所遇到的壓力與挫折,恰好是自我修行的最好機緣。
人生從不可能一帆風順,而決定人與人差距的,往往正是身在至暗時刻中的關(guān)鍵幾步。
選擇徹底躺平,看似輕松了現(xiàn)在,卻是讓自己坐困愁城,只能在泥淖中越陷越深。
選擇應付眼下,也許能解得一時燃眉之急,但早晚會敗給生活無休止的驚濤駭浪。
這世上唯一穩(wěn)妥的冒險,就是主動跨入窄門。
走艱難但正確的道路,攀險峻卻光明的峰。
一切坎坷,不過是通往目的地途中的磨礪。
所有桎梏,終究能夠化成飛翔九天的羽翼。
只要熬過那些難以忍受的孤獨困苦,你所收獲的,一定會比想象中多得多。
4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生長點效應”。
即我們越是遇到生存困境,越可以激發(fā)成長。
人生有諸多苦難,不是所有人都能扛住生活的毒打,大多數(shù)人會在困境中丟盔卸甲,寧可隨波逐流或者繞道而行。
但到頭來你會發(fā)現(xiàn),所有的心懷僥幸,不過是蹉跎了歲月,辜負了自己。
正如余華在《兄弟》的后記中所言:
“無論是寫作還是人生,正確的出發(fā)都是走窄門。不要被寬闊的大門所迷惑,那里面的路沒有多長。”
往后余生,愿你能不為眼下的困難所阻,不為未來的迷局恐懼,堅守住初心,主動選擇走難走的路。
哪怕前路遍布泥濘,哪怕沿途風雨交加,既然選擇了窄門,只要不曾停下腳步,未來的路一定會越走越寬。
本文轉(zhuǎn)自于 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