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不養(yǎng),是最大的惡;養(yǎng)而不教,是莫大的災。
凌晨2點,17歲的尋親男孩劉學州,被找到了。
在海南三亞的海邊,有好心人發(fā)現(xiàn)了已經(jīng)服藥自盡的他,并將他送往了醫(yī)院。
然而,凌晨4點多,劉學州的舅媽宣布了噩耗:
他走了。
這個從小嘗遍了人間疾苦,卻始終像太陽一樣散發(fā)著溫暖的男孩,再也不會在微博上曬出自己咧嘴笑的照片了。
(去世三天前,劉學州在微博曬出的照片)
今天0點02分,劉學州在微博上發(fā)了一篇名為《生來即輕,還時亦凈》的長文,定位在三亞。
在文章的最后,他這樣寫道:
“陽光照在海面,我也歸于大海。從這里結束自己的一生,也帶走了這個世界上最美的風景。
最后,謝謝你可以見證我的人生終點,謝謝你可以看完。”
而后,就失聯(lián)了。
全網(wǎng)開始尋找他,無數(shù)人在他的微博下留言:
“以后還會有很多美好的事情在等著你,千萬別做傻事啊。”
可這一次,網(wǎng)友卻注定要失望了:
四個小時后,劉學州“經(jīng)搶救無效死亡”的消息傳來了。
他就如同自己在遺書中寫的那樣,再也承受不住血親的傷害、惡意的質(zhì)疑揣測,毅然與這人間疾苦道別了。
這個消息,讓很多人陷入悲傷。
從醫(yī)院搶救的醫(yī)生,到接警尋人的警察,再到始終祈禱他平安的網(wǎng)友,無不震驚,無不慟哭,無不憤怒。
畢竟,這個17歲男孩的短暫一生,真的太苦了。
01
出生被拋棄
當年,劉學州的爸爸在已婚,并育有一子的情況下,認識了劉學州的媽媽。
兩個人情到濃時,未婚先孕,有了劉學州。
然而,當爸爸與前妻離婚,媽媽也生下劉學州,兩人正準備結婚時,卻遭到了雙方家庭的強烈反對。
為了能共結連理,爸爸將目光投向了襁褓中的劉學州。
不久后,爸爸就把劉學州“送”給了別人,換來了幾千塊錢。
他用這些錢當“彩禮”,如愿娶了劉學州的媽媽。
婚后,他們又生了一個男孩。
可沒想到,過了一段時間后,劉爸爸竟然又愛上了另一個女人,與劉媽媽離了婚。
離婚后,兩人又分別與別人生了孩子。
父母的一通操作下來,讓劉學州有了不少“手足”:
同父異母的哥哥,同父同母的弟弟,同父異母的妹妹,以及同母異父的弟弟。
而可憐的劉學州,多年來還一直以為自己是被人拐賣,或是與親生父母走散了,直到與生父母相認后,他才得知:
自己竟然是被親生父母賣掉的!
不僅如此,更讓劉學州難過的是:
“他們把我賣了,把賣我的錢做了彩禮錢,結婚后又生了新的孩子,卻從來沒有找過我。”
一個孩子,他的誕生,沒有換來父母感動的淚水,也沒有得到親朋好友的祝福。
唯一的價值,就是用來換錢。
而自己的親生父母,竟然像無事發(fā)生一般,沒有絲毫的內(nèi)疚,而是迅速開啟了自己人生的新篇章。
真的無法想象,一個十幾歲的孩子,要怎樣去面對這樣鮮血淋漓、又荒誕不經(jīng)的真相。
02
幼年遇霸凌
被賣給養(yǎng)父母時,劉學州才三個月大。
可他還沒來得及感受親情的溫暖,養(yǎng)父就在他四歲那年,死于一場煙花爆炸事故。
沒過多久,養(yǎng)母也因全身重度燒傷治療無效而去世了。
他們的房子,也在這場事故中被炸毀了。
可憐的男孩,再一次失去了家。
不僅如此,他還要面對學校里同齡人不加掩飾的惡意:被搶文具、被推搡到廁所、被叫“野孩子”……
小學六年,轉(zhuǎn)學五次。
可每到一所學校,無父無母、衣衫襤褸的劉學州面對的都是相似的境遇。
在他的印象中,自己被欺負得最狠的一次,是在宿舍里,幾個舍友騎在他的身上,用拳頭猛擊他的臉。
他回家后,卻只能故作輕松地告訴姥姥,自己是不小心摔的。
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xù)到他六年級。
在班主任的幫助下,他有了第一次上臺表演的機會,第一次當班委的機會,人也變得開朗、外向了不少。
然而,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只找苦命人。
上初中的時候,劉學州遇到了一個心懷不軌的男老師。
老師叫他去宿舍的值班室,又喝了不少酒,三分酒七分醉,借著“喝多了”的名義對他進行了猥褻。
也是從這時候起,劉學州有了抑郁的傾向。
可即便如此,他還是不斷告訴自己要表現(xiàn)得開心一點。
這時候,萬念俱灰的他突然想起了村里那些關于自己的傳言,他忍不住想:
“這世上是不是還有自己的親人?
如果自己能找到他們,他們會不會很高興,會不會好好珍惜、保護自己呢?”
只可惜,他猜到了開頭,卻沒能料到結局。
他以為的救贖,最終卻成了將他生的希望徹底抹殺的利刃。
03
少年遭網(wǎng)暴
2019年,14歲的劉學州開始在網(wǎng)上尋親。
但親生父母,卻始終杳無音訊。
直到去年12月6日,當他看到孫海洋和被拐14年的兒子孫卓相認的新聞后,倍受觸動,又發(fā)了一則尋親視頻:
“我叫劉學州,大概出生于2004到2006年之間,身體健康,大約三個月時在山西大同被賣……”
后來,他又在爺爺奶奶的對話中,得知自己還有一個疫苗本。
他按照疫苗本上登記的名字“丁晶”,在寶貝回家上搜索了一圈,卻發(fā)現(xiàn)是一片空白。
這就說明,他的父母很可能從來沒想過找他。
隨后,他又在百度上搜了一下自己生父的姓名“丁雙全”,并找到了一張山西大同的營業(yè)執(zhí)照。
看著營業(yè)執(zhí)照上的手機號碼,他顫抖著撥通了電話。
沒想到,電話被接通后,那頭卻連連聲稱:
“沒有,沒有,打錯了。”
可十幾分鐘后,對方又打了過來,主動添加了劉學州的微信,并打了視頻過來。
兩人雖然認了親,可爸爸卻一直推脫著不見他。
直到警方介入,在當?shù)毓簿峙e行了認親儀式,父子倆才正式碰了面。
在這里,我不禁想放出兩張對比照:
同樣是認親,孫海洋當時緊緊抱住自己的兒子,哭得不能自已。
生怕一松手,兒子就不見了。
而劉爸爸呢?
他舉著香煙,談笑風生,仿若自己只是參加一場再尋常不過的飯局。
目光也始終望著鏡頭,而非一旁笑容拘謹?shù)膭W州。
幾天后,劉學州又見到了自己的生母。
同樣,媽媽打扮得光鮮,臉上也始終帶著克制的微笑。
過了一段時間后,劉學州跟父母提出,希望能給自己一個家。
買套房也好,租一間也罷,只要一室一廳就夠了,自己已經(jīng)過夠了居無定所、寄人籬下的日子。
(劉學州養(yǎng)父母的家,已經(jīng)在多年前的爆炸中變成了殘垣斷壁)
可沒想到,就是這樣一個合理的要求,讓一直看似和善的父母變了臉:
媽媽說自己條件不好,買不起。
完全忘了自己請司儀、大擺宴席,慶祝小兒子12歲生日時的豪邁。
爭執(zhí)了幾句后,他發(fā)現(xiàn)媽媽拉黑了自己。
電話里,媽媽甚至還理直氣壯地表示:
你現(xiàn)在過得不好,應該怪的人不是我,而是你的養(yǎng)父母。
要不是他們抱養(yǎng)了你,多的是條件好的人。
而爸爸,也在網(wǎng)上對劉學州冷嘲熱諷,直言他是“賣慘”、“網(wǎng)絡乞丐”。
和父母談崩后,劉學州明確表示要起訴他們遺棄罪:
“本來已經(jīng)打算放棄了,但是你們咎由自取,顛倒黑白,絲毫沒有認識到自己錯誤,那么,非常抱歉!法庭見!”
沒想到,事情一出,反而有不少網(wǎng)友對劉學州發(fā)起了攻擊。
有人說他認親就是為了要錢,讓父母給他買房;
有人罵他“惡心”、“娘炮”、“心機婊”,要他“快去死”;
還有人預測他是借著尋親炒作自己,下一步多半就是當網(wǎng)紅、直播帶貨了。
劉學州在遺書中寫道:
“我在努力找一些陽光的標簽給自己貼上,但是卻發(fā)現(xiàn)好像剩下的唯一的標簽就是:堅強。”
可即使再堅強,他也不過是一個17歲的少年。
在同齡人被父母保護得好好的,最大的煩惱就是考試分數(shù)不夠理想的時候,他卻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被父母拋棄、被同學霸凌、被老師猥褻、被網(wǎng)絡暴力。
這一樁樁一件件,最后都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04
除了痛惜,還是痛惜。
但我又忍不住在想,劉學州的悲劇,是不是早在17年前就已然寫好了?
為了避免類似的哀傷,我想和更多父母,讀讀劉學州留在人間的這封7000多字的遺書,并以此出發(fā),談談關于原生家庭的3個真相——
劉學州的遺書中,最讓人心疼的部分,大概就是他關于“身后事”的安排:
他希望舅舅舅媽照顧好姥姥姥爺,大伯叔叔姑姑照顧好爺爺奶奶,并將自己百分之五十的積蓄留給姥姥姥爺;
剩下的百分之五十,他想捐給“石家莊孤兒院”,給那里的小朋友買一些漂亮的衣服和好吃的……
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識別善良。
盡管被父母拋棄、被同伴孤立、被流言重傷,他也依舊試圖溫暖著他人。
但,不被愛的孩子,就像沒有源頭的死水。
因為沒有注入,他給予出去一點,自己就少了一點。
最終,徹底枯竭在了17歲的這一年。
所以,在孩子小時候,父母的陪伴、親吻、照顧、保護,和一遍遍重復地“我愛你”有多少都不嫌多。
正因有了這些,孩子的生命才被賦予了流動的能量,才有了能夠穿越無邊黑夜的力量。
被愛的孩子,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
不被愛的孩子,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或許很多人會覺得不可思議:
一直笑容燦爛的劉學州,竟然已經(jīng)被抑郁癥困擾多時。
但事實上,動蕩的童年正是心理疾病的溫床。
歸屬感和安全感,是每個孩子終其一生追求所的東西。
因為沒有爸爸媽媽的關愛和陪伴,更沒有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生活環(huán)境,劉學州從小就缺少這兩樣東西。
這也正是他一定要認親,并迫不及待提出想要有一個房子的原因。
在他的眼中:
父母和家,一個代表了歸屬感,一個提供了安全感,這兩者,缺一不可。
而這一點,也提醒了絕大數(shù)父母:
無論貧窮還是富裕,孩子最需要的,其實只是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天氣冷了,有屋頂庇佑;被欺負了,有父母撐腰。
最后,我想說的是:
每一個生命的誕生,都是一件神圣的事情。
生而不養(yǎng),是最大的惡;
養(yǎng)而不教,是莫大的災。
既然選擇了為人父母,那么就應該明白,此后20多年的人生中,教養(yǎng)好自己的孩子,就是你最重要的事業(yè)。
愿我們的孩子,都能三冬暖,春不寒,天黑有燈,下雨有傘。
本文轉(zhuǎn)自于 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