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感覺自己進步了,就自己請自己撮一頓;你要當(dāng)好領(lǐng)導(dǎo)嗎,那么,多請部下吃幾盤炒粉吧,在輕松自由的氛圍里,很輕易就做到了上下溝通,協(xié)同工作,部門的效率也就提高了;搞管理的,更要經(jīng)常這樣在一起聚餐。
吃飯是一種分享,一種溝通手段,任正非喜歡和大家一起分享,華為的分享機制,從其吃飯也可以看出來,或者反過來講,任正非的吃飯本身就是一種分享機制。
最近朋友的 90 后女兒想求職華為,問其原因,是被朋友圈瘋傳的華為美食所吸引,看來飯勺子真是華為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之前網(wǎng)絡(luò)上有一片圖文并茂的文章,介紹的是華為南京研究所的吃,題目為《南京華為食堂曝光 ! 看完我淚流滿面 !》,不就是幾盤菜嗎?作者居然“淚流滿面”,看來,天下吃貨真的很多。
華為的吃是很厲害的,吃文化、搬家文化和床墊文化,合稱華為三大家居文化。
在華為早期,任正非就非常重視吃的問題。雖然有時員工拿到手的工資是白條,但在吃的方面絕不缺斤短兩、將就應(yīng)付。
華為搬到哪里,餐館老板們就如影隨形,華為人憑工卡還能打八折,讓其他公司的人心生不平:
華為的工資那么高,為什么吃飯還打折?但由于華為對餐館的要求高,外部的餐館基本是火一個就倒一個。
想當(dāng)年,新進華為的員工,大都先被公司食堂豐盛的菜式弄得眼花繚亂,川、粵、湘、魯、淮揚各大菜系花樣翻新,另加各色面食糕點,洋洋大觀,不管你是什么口味,保管吃得稱心如意。
“吃”在華為受到高度重視,被提到安定團結(jié)、上下溝通的高度上。
從開始時家庭式的小食堂到記賬式的“大鍋飯”再到今天無紙化先進管理的大餐廳,華為不斷改進的管理方式輔以不斷更新?lián)Q代的餐飲設(shè)施,令員工可以大飽口福。
在 20 世紀(jì) 90 年代中后期制定的第一版的《華為員工守則》里就有專門一條:
公司提倡‘吃文化’,上下級和同事之間互相請客吃飯、吃面條,在飯桌上溝通思想、交流工作。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有兩個以上華為員工,也就形成了溝通的機會。生產(chǎn)協(xié)調(diào)委員會及其分會為興趣相投的員工打開了又一扇溝通之門。
華為的干部們大多是吃文化的倡導(dǎo)者,不僅自己吃出了個中深味,而且不斷進行總結(jié)和推廣,影響下屬也用心去“吃”,一邊吃一邊溝通交流。
員工們心領(lǐng)神會,大面積的推廣和實踐自然就開始了,干部和員工都大獲裨益。
在正式和非正式的場合,任正非多次提到要繼續(xù)發(fā)揚光大華為吃文化:
你要當(dāng)好領(lǐng)導(dǎo)嗎,那么,多請部下吃幾盤炒粉吧,在輕松自由的氛圍里,很輕易就做到了上下溝通,協(xié)同工作,部門的效率也就提高了;
你想做大秘書,也要多請客,你的工作經(jīng)過溝通開放了,大家?guī)椭?,互相又了解,你就能成?lsquo;大秘’;
在 2008 年的一次講話中,任正非鼓勵干部請下屬吃飯:
“記得當(dāng)年在北京,我請三個小青年吃飯。我開了個玩笑說,你們年底盤算,誰請客付錢最多,他一定是老大,十幾年過去了,事實證明,他們?nèi)齻€人的差別,是上百倍的差別。
老大吃虧了嗎,那飯能吃多少錢,你說中午,大家?guī)讉€人跑到凱賓斯基,吃飯喝酒,有什么不好的。”
任正非是軍人出身,深知“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道理。后勤服務(wù)一直是任正非關(guān)注的焦點。
很多第一次在公司見任正非的人,都覺得他像個大師傅。
“我第一次見任正非就是在食堂里。當(dāng)時我們正在排隊打飯,就看到一個微胖的中年人站在隊伍旁邊,一邊看大家打飯,一邊大聲地叫著:‘我看誰打肉多,誰就是新來的。’
那個人頭發(fā)亂亂的,臉上胡子拉碴,身上穿的衣服皺巴巴的,我以為他是食堂做飯的師傅,所以也沒怎么理會。過兩天開會,才知道這個人是任正非,華為的老板。”
為了讓員工吃好,任正非還多次組織食堂大比武,并擔(dān)任評委。為了鼓勵研發(fā)人員晚上攻關(guān),任正非曾親自送夜宵,慰問一線將士。
10 年前在《上甘嶺是不會自然產(chǎn)生將軍的,但將軍都曾經(jīng)是英雄》一文中,任正非講道:
“也門飯這么好吃,任何一個用服兄弟從前方回來,我們就歡迎他,吃頓也門飯,他激動得不行,其實是我們饞了想吃。
也門飯代表不怕艱苦,但也要想想,人人都饞的,至少我是個饞人,不給我吃,以后我就不來蘇丹了。我至今還懷念‘也門飯’,它也許是我吃過的世界上最好吃的飯。不知什么時候還有機會再吃一次。”
2017 年 2 月 15 日,任正非在那篇被刷屏的講話,又是以也門飯結(jié)尾的:“我鼓勵你們奮斗,我自己也會踐行。謝謝在敘利亞、也門……奮斗的員工,至今我、徐直軍、陳黎芳、彭中陽……都認為也門飯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飯。”
也門飯是否真的那么好吃,不得而知,我也沒有看到美食家的有關(guān)推介。
也門飯代表著華為員工全球營運的四海為家的狀態(tài),同時也反映著任正非在全球行走奮斗的狀態(tài),反映出任正非與海外員工一起享受各國美食的快樂!
2017 年 8 月 2 日,華為七星湖數(shù)據(jù)存儲中心在貴安新區(qū)開工。華為創(chuàng)始人、總裁任正非出席開工儀式,在談及選址理由時,除了生態(tài)環(huán)境好、用風(fēng)冷散熱能省電和沒有地震之外,第四點就是:“好吃的太多,員工來了不想走,他們都會變胖的。”
第一,吃飯速度快。軍人出身,被餓過的人,不難理解。往往我剛吃一半,他就已經(jīng)吃完了,在旁邊看著我吃。這時候除了狼吞虎咽,別無他法。然后違心地摸著半飽的肚子,說聲吃飽了,再偷偷溜到食堂點倆菜,否則,下午沒法繼續(xù)艱苦奮斗了。
第二,不講究。任正非吃飯基本上以馬斯洛的第一層次需求為基礎(chǔ),以填飽肚子為原則,以方便工作為標(biāo)準(zhǔn)。出差時經(jīng)常出沒于大排檔,點菜基本上沒有品位,既不關(guān)注營養(yǎng),也不關(guān)注衛(wèi)生,更不關(guān)注品位和豪華。
早年,他曾連續(xù)兩個月晚飯吃面條,因為保姆一直認為他喜歡吃面條,任正非后來發(fā)牢騷:每天都做面條,我還能吃別的嗎?這一特征,在華為干群身上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點菜吃龍蝦”是華為三大傻之一。
談到自己家里的吃,任正非是這樣說的:我們在家里吃菜主要是吃蔬菜,別的菜吃得少一點,肉也吃得少一點,其實我們家生活上的開支是比較少的,甚至我們家吃飯的錢還不如保姆的工資高。
第三,愛買單。華為有條不成文的規(guī)定,誰的官大,誰的工資高,誰買單。所以,有他在場,不用惦記買單。
2013 年《華為公司改進工作作風(fēng)的八條要求》第二條規(guī)定:
“有上級參加的非因公就餐應(yīng)由上級付賬(AA 制除外),更不允許以公費名義報銷因私就餐費用。”
2013 年10 月 19 日,華為開干部大會,最后一天一直開到晚上 9 點,任正非與田濤先生和我一起在丹桂軒吃晚飯。經(jīng)周密策劃,我先斬后奏地買了一次單,最后被還是被其以“干部八條”為由,很不體面地向服務(wù)員要回了餐費。
“開完振奮人心的大會,已經(jīng)是晚上 9 點多,與‘他’還有田總一起吃飯,本來想買一次單,被他以‘干部八條’為由,拒絕了。一點成就感都沒有,郁悶!”
任正非每次吃完飯的標(biāo)準(zhǔn)動作是,刷卡,簽字,撕發(fā)票。
2017 年 4 月,任正非踐行了他以前的諾言,請公司前三個公開部分個人職級的部門吃飯。
“我很久前曾說過,前三個個人職級公開的勇敢部門,無論天涯海角,我都會去請他們吃飯。”
有人在微博上透露:任正非是自駕車,現(xiàn)場刷卡買單。我不清楚任正非請的是廣州代表處的全體員工,還是員工代表,要知道廣州代表處是個大代表處,員工人數(shù)眾多。
第四,喜歡給小費。幾乎每次吃飯,都會給小費。有時候,給的小費數(shù)額會超過餐費。當(dāng)我吃完了而沒吃飽的時候,心中會默念:你可以給小費,也應(yīng)該讓我們吃飽吧。
他給小費的理由是:餐廳服務(wù)員不容易,對底層的人更應(yīng)該關(guān)愛,給點小費,他們會給你提供更好的服務(wù)。
第五,喜歡請客。“喜群居,愛雜食”是華為的傳統(tǒng),即使是在公司,任正非的中午飯基本上也不是一個人吃,一般是請高管一起吃,邊吃邊談工作。
有時請周圍的秘書和員工吃飯,在其辦公室,由 A1 餐廳送餐,目前價格為 120 元一位,老板買單。餐廳宰老板也夠狠的,從來不手軟。每當(dāng)辦公室傳來中午飯老板請客的消息時,大家都立馬動腦筋,找借口,避之唯恐不及。
我曾提議,采用抽簽制,誰抽到誰去老板辦公室赴宴。老板后來改了,點名邀請,不想吃也躲不過去。
第六,喜歡美食。華為的一名員工給我講過一個故事,他隨任正非去俄羅斯訪問,在某處擺放著一只北極熊的樣本,任正非非常喜歡,長時間撫摸熊掌。該員工問任正非:您喜歡北極熊?任正非答曰:我沒吃過熊掌!
吃飯是一種分享,一種溝通手段,任正非喜歡和大家一起分享,華為的分享機制,從其吃飯也可以看出來,或者反過來講,任正非的吃飯本身就是一種分享機制。
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才匯云網(wǎng)”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