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舟回國刷爆熱搜,引深思:家有女兒,一定要讓她“野”一點兒
月是故鄉(xiāng)明,心安是歸途。
如果信念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
前段時間,隨著孟晚舟的歸國,朋友圈、微博等網絡媒體上,幾乎都被這兩句話刷了屏。
從2018年12月1日,孟晚舟在加拿大溫哥華,被捕;到2021年9月25日,孟晚舟腳踏在中國深圳,回家!
這場歷時1028天的軟禁,對于一個人而言,究竟有多煎熬?
或許就像孟晚舟在朋友圈里所寫的那樣:
過去的1028天,左右踟躇,千頭萬緒難抉擇;
過去的1028天,日夜徘徊,縱有萬語難言說;
過去的1028天,山重水復,不知歸途在何處……
但即使身在異國,心受折磨,3年多來,孟晚舟每每出現在公眾面前的,展現的都是面帶微笑、眼神篤定、優(yōu)雅自信的形象。
有網友說:從孟晚舟身上,看到了“中國女性最美麗的樣子”。
其實,孟晚舟與時下對女性美“白幼瘦”的標準并不相符,但是她身上的那份堅定、大氣、從容,足以打動人心。
而從她的傳奇經歷里,我們也可以得到一些教育女孩的感悟與啟示。
每逢暑假時,你的日常生活都會怎么安排呢?
不少同學可能都是將時間用在在學習、旅行、娛樂等事情上。
但是,你能想象到嗎?
暑假還是一些同學整容的高峰期。
之前一則新聞報道中,一位高中生說:“我們班一共32個人,以前是單眼皮的女生幾乎全都割了雙眼皮,有幾個男生也去割了,現在班里單眼皮的,只剩下七八個人?!?/span>
更令人擔憂的是,受到這股“整容風”影響的人群年齡越來越小。
為什么家長甘愿承擔整容的風險,同意甚至是鼓勵孩子去整容呢?
這與當下的審美觀念與價值觀是密切相關的。
諸如“顏值即正義”,“不瘦的人都不自律”等等,把顏值與個人價值、努力劃上了等號。
在這種標準下,白幼瘦、A4腰、漫畫腿成為了對女性“美”評判標準。
但是,這種“標準”真的是正確的、健康的嗎?
當然,不是!?。?/span>
前段時間結束的奧運會和全運會,就向我們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美”!
8月1日,鞏立姣以20.58米獲得女子鉛球奧運金牌。
這塊金牌,意義非凡,這是中國田徑史上的首枚田賽奧運金牌。
中國一代代田徑人努力了多少年,終于在鞏立姣這里實現了零的突破,創(chuàng)造了新的歷史。
然而,當天,和鞏立姣獲得金牌同時登上熱搜的是一段記者在賽后對她頗為冒犯的采訪:
你現在是女漢子,打算什么時候做女孩子?
鞏立姣很尷尬,辯稱說自己心里是個小女孩。
記者后面又提了結婚生子話題,問她的擇偶標準。
鞏立姣說陽光善良就行,記者卻說,他可能掰腕子掰不過你。
言語之間,都是在說非傳統(tǒng)瘦白幼的鞏立姣,不好嫁人。
很快,這段采訪就被罵上了熱搜:“為什么連奧運冠軍也要被人外貌羞辱???光看視頻都替她感到委屈……”
鉛球,本來就不是一項柔美的運動。
從2009年投出的20.35米,到2021年的20.58米,這來之不易的23厘米的進步,是以鞏立姣十一年如一日的,堅持努力訓練,瘋狂增肌練習換來的。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鉛球運動員,鞏立姣這樣充滿力量的身材,才是最完美的樣子。
今年奧運,讓我們看到了女性之美的太多可能性,她們可以是身挑重擔,充滿力量的;她們可以是負傷前行,永不言敗的;她們可以是一往無前,拼搏前行的;她們讓我們看到健碩之美、力量之美、敏捷之美,更讓我們折服于自信之美。
女性之美從不單一,女性本身應有萬般風采。
所以,如果家有女孩,一定要告訴她,不要被現在的容貌焦慮、身材焦慮所影響到,尤其是身體素質要“野”一點,健康的身體才是日后拼搏的基石。
自己的美,他人可以欣賞,但只有自己有權定義!
人們常說:“窮養(yǎng)兒,富養(yǎng)女”,覺得男孩子早些吃點苦頭,才能早點成長,而女孩子則天生是嬌貴的、脆弱的,需要被呵護的。
其實,對于生活來說,男孩女孩并沒有什么區(qū)別,當苦難降臨時,并不會因為性別不同,就會對你格外溫柔。
近日,廣東茂名高州一名18歲女孩黎海堅因想帶91歲高齡的奶奶一起上大學一事,受到了大家的關注。
自黎海堅記事起,家里就只有奶奶和自己。
今年高考,黎海堅的成績過了本科線。但因為奶奶患有老年癡呆癥,又無人照顧,最終黎海堅決定帶著奶奶上大學!
無獨有偶,9月28日人民日報也報道了一則,江蘇淮安淮陰師范學院新生嚴慧帶著盲人奶奶一起來入學報到的事情。
早在嚴慧6歲時,母親就離家出走,12歲時,父親因肝癌離世,一直以來,在學校和好心人的幫助下,嚴慧都是邊照顧奶奶邊完成學業(yè)。
你看,這些女孩并沒有人們想象中的那么嬌弱,她們可以成為被保護的雛鳥,但若天公不見憐,她們也可以成為展翅的大鵬,為家人遮風擋雨。
這就是屬于女性的力量,或許不夠強硬,但是足夠堅韌。
而正是這份堅韌,讓她們能夠面對苦難而不退縮,面對失敗而不放棄,面對危機而不畏懼。
不要覺得,這些事情,只有當家庭遭遇不幸時,或者家人保護缺位時,才需要女孩來承擔。
事實上,這個世界對女性的要求更苛責,對女性的努力更蔑視。
這也意味著,身為女性,會遭受的批評、責任、挑剔也會更多。
正因此,你需要讓自己更努力、更強大、更堅韌。
所以,如果家有女孩,一定要告訴她,內心要“野”一點,沒有永遠的避風港,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保護神。
之前,董明珠在某期《魯豫有約》的互動環(huán)節(jié)中,被現場的觀眾問到:“你每天花多長時間來化妝打扮?”“你覺得身家和美貌哪個更重要?”“你覺得女性應該如何平衡家庭和事業(yè)?”
但,這些問題的本身就是一種偏見,大家不會問馬云每天花在化妝上的時間是多少,不會嘲笑劉強東的皺紋和白發(fā),也不會問馬化騰如何平衡事業(yè)與家庭。
你看,即使已經2021年,依然有人把女性與家庭之間劃上等號。
似乎,女性只要不履行相夫教子的職責,就是失敗的人生。
可是,女性的天地從不困囿于家庭那個四四方方的小空間,也可以是山南海北的廣闊領域。
這一點,早在1600多年前的東晉,謝道韞就已經向我們證明了。
對,你沒看錯,就是那個吟出“未若柳絮因風起”的才女謝道韞。
大部分人可能只知道她有“詠絮才”,但并不知道她的“衛(wèi)國心”。
當時東晉政局不穩(wěn),孫恩、盧循起義爆發(fā)時,謝道韞的丈夫王凝之任會稽內史,包括謝道韞在內的家眷皆在城中。
但王凝之不練兵備戰(zhàn)而日夜祈求神靈護佑。
謝道韞苦勸再三,卻總不奏效。最后她干脆親自召集數百家丁,日夜操練。
但,家丁還是敵不過身經百戰(zhàn)的敵軍部隊。戰(zhàn)到最后,謝道韞親率女眷,上陣殺敵。
謝道韞被敵人團團圍住,懷中抱著年僅三歲的外孫,這是她僅剩的親人。
敵軍首領被她的氣節(jié)所震動,終于放過祖孫二人。
死里逃生的謝道韞,被人護送回會稽在此終老。
你看,女性的人生,不只有外貌、才藝、感情可以討論,她們也可以擁有萬丈雄心、天空海闊。
所以,如果家有女孩,一定要告訴她,夢想可以“野”一點,只要你愿意,只要你敢,只要你能夠堅持,你可以成為你想要成為的任何人。
你們的征途,可以是星辰大海。
你們的能力,可以面對大國博弈。
你們的人生,值得得更多人喝彩!
就如生物科學家顏寧在2016年央視《開講了》節(jié)目中的演講所說:
如果你選擇去做全職媽媽,或者你選擇去做文職人員,都沒有問題。
最重要的是,這是你經過思考,你獨立的選擇。
你不是屈服于家庭的壓力,不是屈服于社會的壓力,要勇敢,要遵從你的內心,認真去想一想,你到底想要什么。
女性實現自我的方式有無數種,選擇自己最喜歡的那條路走下去,就是最好也最有價值的人生。
本文轉自于 七天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