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精神:原來我有另一種生活的可能
我有一千種、一萬種讓自己快樂的方式,蹲下來研究螞蟻搬家,天天喝小米粥,吃烤紅薯,照樣可以讓自己很快樂。
最近《我的阿勒泰》熱播,劇中北疆的自然風(fēng)光、淳樸熱情的哈薩克民族,讓我們看到另一種生活的可能性。
主角張鳳俠、李文秀母女身上,透出像草木一樣“無用”,安靜、自在的生活哲學(xué)。
也許,這個世界太需要安靜了,我自己太需要安靜了。世界轉(zhuǎn)得比萬花筒還快,我這兩年坐飛機出差的次數(shù)也幾乎超過了過去十幾年的總和。
有朋友解字說,“忙”字左面是個“心右面是個“亡”,意謂不恰當(dāng)?shù)?ldquo;忙”等于“心死”。心死而忙等于什么呢?講難聽點兒,不就是行尸走肉嗎?
都行尸走肉了還在那里忙,追求的是什么呢?
很多人都已經(jīng)成了“豪華的”行尸走肉,還有一些人開始有些醒悟,試圖有所超越,努力把魂找回來,讓心靜下來。
不管你會不會下圍棋,當(dāng)你看到聶衛(wèi)平在棋盤前沉思的狀態(tài)時,你都會突然感到一種無聲的震懾;
不管你打不打高爾夫球,當(dāng)你看到高手最后瞄準洞口準備推桿時他的站姿,他的屏氣斂息、全神貫注,你會覺得似乎剎那間整個世界都為之安靜下來,天人相應(yīng),心物合一……
其實,無論在哪個領(lǐng)域,真正的大家、大師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心定而靜。
我近幾年經(jīng)常說的一個觀點是,所有動的東西都是為靜準備的,所有變化的、越變越快的東西都是為那個不變的東西服務(wù)的,正所謂“以不變應(yīng)萬變”“萬變不離其宗”。
重要的是,你是否確定、是否堅定你那個不變的“宗”是什么,你的那顆“初心”是否已經(jīng)在各種壓力與誘惑面前變了形、走了樣甚至難覓蹤影。
如果你的那顆初心不但沒有弄丟、沒有湮滅,甚至還在滾滾紅塵的洗練之下變得更加堅韌、干凈和安寧,那么恭喜你:因為那就是你能夠因時而變、應(yīng)需而變能夠以萬變守不變的不竭動力和定海神針。
而在漫漫人生旅途中,唯有做到身累心不累、人忙神不忙、術(shù)變道不變,才可能行之久遠,最終修成正果。
對于禪宗故事中“到底是旗動、風(fēng)動還是心動”那則著名的公案,很多人都耳熟能詳、視為笑談,回到生活中卻常常備受困擾。
風(fēng)動雨動我心不動,冬天打雷,夏天下雪我心動不動?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我心不動,“小人當(dāng)大官,壞人掙大錢”“流氓抱嬌妻,罪人樂逍遙”我心動不動?
雖說是“境由心造”,但是如果一個社會的“道心”出了問題,人心出問題就會成為普遍現(xiàn)象;而如果人心普遍出了問題,這個社會就一定病得不輕了。
因為在這種情況下,通過艱苦的個人修煉愈挫愈勇、不失其心者,只能是無關(guān)大局的少數(shù)派。
可喜的是,事情正在發(fā)生根本的轉(zhuǎn)變。“道心”正了,人心正就不再難了;人心正了,各種社會亂象必然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逐漸消遁于無形。
人在天地之間,道在自然之間。人人合一,合乎一心;地人合一合乎一心;天人合一,合乎一心……天、地、人、神、道,一心以貫之。
讓自己隨性起舞,讓世界隨心而靜,生命從此有大不同。